在我看了,阿里巴巴采购直达就类似于竞标(Bid),采购商发起了采购需求,供应商进行投标竞卖。
自从有了RFQ后,玩转阿里巴巴寻找商机又多了个渠道。曾经参加过阿里巴巴RFQ线下培训,知悉有大概70%以上的人在通过自主订阅或者直接去采购直达公共频道上搜索RFQ报价。而RFQ所提供的信息,也让买家信息公开透明。并且通过查看买家行为分析能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的报价,同时对接下来我们的跟进重点有所帮助。
或许是行业局限性,本人在RFQ上目前只成交过一个客户。以下就来分享总结下本人的这次RFQ成交经验吧。
简单总结就是三个字:快 准 狠
一 快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RFQ的客人采购需求是有时效性而且有名额限制的。所以能够在第一时间查看到客人的需求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在sourcing.alibaba.com的开放RFQ中,每条都会显示买家的进一步行动,根据数据显示,时间排名越靠前,被买家查看和进一步联系的几率越高。就像我成交的这个客人我就是一上班马上就去查看RFQ,报的人只有2个,我算是第三个。(还有人比我更早)
除了快之外,也要时常去查看买家的状态(如图所示)看自己的回复买家查看了没有,买家是否有进一步的行动等等。这也是先人一步做出行动。阿里巴巴这个系统管理也提供给我们便利。
另外就是价格也要报的相对的准确,符合市场行情。因为有那么多其他供应商同时在报价,客人比价一下一目了然。
三 狠
狠在我看来就是懂得如何“紧逼”客人,能够在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花点本钱去争取客人。
就像第一次送样是客人付运费的。但是客人收到后迟迟没有回复。而且发邮件又不会。还好客人是东南亚的,时间差不多。于是我就打电话过去直接问客人情况,客人才说出处于测试阶段并且有些参数不太正确。(你看,不催问的话,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要拖多久)于是我就主动询问原因并且重新以己方付费的方式再次送了两次样供其测试。(如图所示快递单)
0
所以还是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以上这些做法全部都是尽人事的做法,至于最终是否能够成交,剩下就交给天命吧。
RFQ给我们多了一个渠道开发客户,的确是2013年给力的一波福利之一啊。
0/500